2025年2月27日-3月2日

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济南市槐荫区)

媒体中心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只有站在数控机床旁,心里才觉得踏实”

发布日期:2021-09-02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100余项

工作18年来,王士良先后完成100余项技术攻关,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总结提炼大量特色操作技术,如“超大口径重载液压缸缸体加工技术”“特种材料端面深孔V形槽加工技术”等。

匠心追梦人

◎本报记者 张景阳

为人憨厚、不善言谈、一身“兵工蓝”,这是多数人眼中的王士良。这位平素低调的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604车间数控车二班班长,最近终于高调了一回。

“这是我一生的高光时刻。我感觉手里的奖牌沉甸甸的,这份荣誉是组织对我的鼓励,成为兵工人是我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在今年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现场,手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牌的王士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获奖归来的当天,王士良便换回工装,又走进了熟悉的车间。“只有站在数控机床旁,心里才觉得踏实。”王士良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从门外汉到“明日之星”

2000年,王士良离开老家来到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在学校,他埋头学习,2003年学有所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北重集团,在普通车床上实习了3个月,之后开始进行数控机床实操,从此与数控机床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快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王士良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数控机床前,最后一个离开车间,遇到不懂的就向师傅请教。工作稍有空闲,他便会到书店里挑选相关的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短短几年,他就在各类数控车工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2010年,他在“华中杯”数控车工技能大赛中一举折桂,成为公司技能人才中的“明日之星”。

工作18年来,王士良先后完成100余项技术攻关,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总结提炼大量特色操作技术,如“超大口径重载液压缸缸体加工技术”“特种材料端面深孔V形槽加工技术”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也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青工等多项荣誉。

从“跟着走”到领路人

仅会操作数控机床、跟着前人的经验走,对王士良来说还远远不够,如何发挥数控机床应有的效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高质量加工更多产品,成为他追求的目标。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哪里就是王士良创新攻关的阵地。

“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在哪?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冲得上、顶得住。”王士良认为,党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要敢于攻坚、勇于担当,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

王士良所在岗位生产的液压部件都属于精密部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工友们是生产线上的“雕刻师”。2014年,王士良承担某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任务,加工过程中突然出现工艺难点,致使产品“难产”了近一个月。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士良把产品转移到数控车上进行加工。通过优化数控程序,将切削工艺由原来的“大步前进”改为“小步快跑”,减少了铁屑的产生。王士良结合工艺要求,借鉴标准刀具,绘制专用刀具图,改变了刀具夹紧方式,还在刀体上设计了一个由薄到厚的一体成型弧度,彻底满足加工需要。经过试制,借助新制刀具,加工效率比以往提高6倍,一天能完成近40个部件。

2020年,在加工某科研装备核心阀体时,王士良再次遇到技术难关。他一遍遍地做实验研究,失败了就换个思路再来。研究涉及跨领域新技术,他就自学研究、摸索总结、反复钻研。终于,一套“稳、准、快”的锥面研体法操作法诞生了。新操作法顺利攻克技术难题,打破了制约装备质量提升的老大难问题。

面对急难险重,王士良总是带头“走在前”,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急先锋和领路人。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一个人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努力是乘法。

作为技术带头人,王士良秉承“学、技、攻、新”四字箴言,把个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队伍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展现兵工精神的一流团队。他把自己掌握的各项专业技能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及同事,使430多名技能人才受益,团队多名成员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中频创佳绩。

依托工作室,王士良每年举办2期高技能培训班、4场高技能人才技艺现场演示,通过“小课堂”“微考试”“岗位练兵”等方式,用心辅导在生产一线的青年技术骨干,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加工技术。

近年来,工作室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113条,经过实施,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117万余元。而王士良所总结、提炼的5项特色操作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后,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车间机加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提供了坚实支撑。

关键词搜索:

高端数控机床 制造业数字化 数控机床 机床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