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产经营 坚定发展信心
山东一直把工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并创新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采取系列务实举措稳定企业经营。
据焉杰介绍,为了让工业生产持续加力,山东创新建立省级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推动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促进企业稳定生产运营。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连续4个月保持97.6%的历史高位。
凭借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企业的创新能力也稳步提升。山东积极促进产业科技创新转化,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39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40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4家。扎实推动“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发布揭榜项目295项。还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20项,有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建立了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千项千亿”项目、省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三张清单”,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5月,青岛、潍坊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高于全部投资6.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目前,山东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达到6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23家;累计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36个,集聚企业超过15万家;创新启动‘十链百群万企’专项行动,服务企业超过10万家,山东制造业的链群生态更加完善。”焉杰表示。
此外,山东还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速实数融合,2024年高标准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功能类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企业超过1.1万家。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等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开展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培育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4220家,打造重点行业“产业大脑”80个,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9%。
焉杰表示,当前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很多企业仍面临订单不足、资金短缺、转型遇阻等急难愁盼问题,工业经济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为此,工信部门将以此次《若干措施》发布为契机,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对冲消减不利影响、稳定提升生产经营,进一步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保障项目建设 扩大有效投资
工业项目是拉动投资、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2024年1月至11月份,山东全省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2%,“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下一步,山东将聚焦能够快速形成优质增量、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能够优结构提质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工业项目,为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提供坚实保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封立树在发布会上表示。
据介绍,在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方面,山东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抓好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谋划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业项目。抓好“两重”“两新”政策推进,超前谋划、靠上对接,指导各市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支持方向的工业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抓好新质生产力“1+1+5”规划政策落实,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谋划一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培育库。
强化项目落地保障,开展要素资源前期论证,加强能耗、煤耗、碳排放指标收储,加大关键要素省级统筹,通过提前预支、点对点供应等方式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破解项目落地瓶颈制约。用足用好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资金,定向支持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工业项目,激发投资主体活力。常态化组织项目投融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为工业领域重点项目单列信贷计划,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精准金融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要件承诺,加快办理用地用海、规划许可、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强化项目推进实施,持续办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遴选一批块头大、成熟度高的项目集中开工,在全省上下树立抓项目、稳投资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项目调度督导,依托全省重点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项目数字台账,构建全省重点项目一张图,实施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强化全流程跟踪、全链条服务、全周期管理,推动项目早投产、快达效。
封立树透露,山东将提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齐鲁石化鲁油鲁炼、日钢产能承接二期加快建设,争取东明石化炼化一体化和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项目获批实施、山钢永锋临港三期开工建设,带动产业优布局、提质效,力争2025年投产工业项目2600个以上,新增产值5000亿元以上。
加快培育一批实数融合企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山东深入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打造了一批创新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若干措施》也提到要推进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建强用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焉杰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加快推动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建设,助力企业打造标杆示范。
实施产业大脑“量质提升”培育行动,围绕重点链条、特色集群抓好试点培育、示范打造,深化服务小微企业集采集销、数智服务、产业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加快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和可信工业数据空间建设,搭建以产业精准治理、产业协同创新、企业数智转型为核心赋能场景的数智化转型服务平台。
实施晨星工厂“数据赋能”培育行动,聚力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面向规上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数采、数传、数存、数治、数用、数安”,深入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加快培育一批实数融合企业,力争2025年累计培育“晨星工厂”试点企业5000家、标杆企业(炬星工厂)100家以上。